本來開頭是想要說
奶奶是一種很奇妙的生物
但是由於我還沒有仔細去思考過"奶奶"這樣的角色
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奇妙方式
只是直覺地覺得奇妙
所以還是以後再說好了
每次放假回來都一定會去跟奶奶打聲招呼
跟他說聲 "奶奶 我回來了" 接著握著她的手
他也總會說 "部隊冷不冷啊"
"不冷啊" 連有一點都不能說喔 老人家的標準很高 有一點 = 很
"衣服夠不夠穿啊"
"夠阿" 有時候還會直覺地用廣東話回答
"吃飽了沒啊?"
"吃飽啦" 這也是必須要給予正面答案的題庫問題
"在哪裡吃啊?"
"在三樓" 講的時候一定要比三的手勢 不然奶奶聽不到
"你的部隊在哪裡啊"
"泰山啊" 儘管我每次回來都講過一次
"凱凱在哪裡啊?" (凱凱是我哥)
"在桃園啊" 其實是在馬祖 只是我爸怕奶奶擔心 所以都一律說桃園
"你什麼時候回去啊?"
"後天傍晚啊" 每次都放兩天假 所以都是後天
"好 好 祝你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喔"
"謝謝奶奶" 擁抱 不過奶奶矮我一個頭 我總害怕抱太用力會弄痛她
"我又忘記了你什麼時候要回去了"
"後天啊~" 奶奶年紀越大表現的樣子卻越顯天真
儘管知道事實不是那樣 我仍是不禁微笑
每個禮拜都會重覆一次這樣的對話
像是儀式般地進行
讓老人家安心的儀式
今天聽菲傭說 奶奶每個晚上都會為我們禱告 擔心我們因為太冷而感冒
感覺很溫暖又有點心酸
心酸著我不知道我能為他做什麼
儘管似乎順順利利地完成學業 健康地長大成人就是最令他們高興的事
其實我想要多聽一點關於他以及他所見過的故事
其實也只是需要一塊白板和一點勇氣
想起國小一年級的時候每天上午的某堂下課
我都會去打公共電話給我奶奶
跟他說中午要記得來接我喔
當時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害怕他會忘記來接我
只因為我不知道回家的路怎麼走
我想我今天的性格從當時就已經可以看出一點端倪了
記得有一次存錢筒裡的一塊錢沒了
我只好拿五塊錢去打電話
當天晚上被爸媽知道後
我被罵了一頓
因為用五塊錢打太浪費了
現在想想 這看起來似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但是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卻也證明了小時後的養成教育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
儀式會一直進行下去
微笑也會一直存在
只是屆時可能會滲些淚水
2 comments:
奶奶/婆婆 大概人老了吧 日本的歐巴桑也很討人喜歡地
打工一族也不是如此 上班做工回家睡覺 重復的又重復這一種生活 我快要成爲它的會員了
不禁令我回想以前我奶奶向我叮囑和問候的畫面.人去樓空,她的聲音和影像只可在腦裏回想.無論如何,珍惜眼前人.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