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高雄世運的開幕,相信很多人還沉醉於國族情感所帶來的驕傲,我也是,但除去陳菊
致詞所說的「台灣珍惜每一次擁抱世界的機會」這一席話後,承辦世運的價值還剩下多少
?作為亞洲少數民主經濟富強的國家,我們應當再思考,對我而言,很高興高雄這次主辦
的是世運,而不是奧運,因為這個島國確實應該好好學習對「主流」以外的尊重。
就以這一次世運的競賽項目來說,在新聞媒體的報導都說,這些運動是對國人較為冷僻陌
生的項目,也就是所謂「非主流」與休閒玩樂的競賽,而少數有特定立場的人也藉機嘲弄
,承辦這種「不入流」的運動會有什麼好驕傲的?但講這些話犯了兩個嚴重的錯誤,一是
缺乏對主流以外的尊重,二是目光如豆的視野。
在擅長趨附主流的台灣,很多人的觀點充滿偏見,立場善於依附大國,但總是缺少對非主
流與少數的尊重,如我們以為棒球是絕對主流運動,氣憤下一屆奧運將棒球剔除於競賽項
目之外,但棒球真的風迷世界各國嗎?如果今日的美國只是如同亞塞拜然的國力,你確定
棒球會是一項「主流運動」嗎?同樣的道理,浮士德球一個歷史超過兩千年的運動,盛行
於中歐國家,在他們的世界,這種「草地排球」是網球與排球的源頭,是神聖且主流的運
動,但在台灣的你,聽到浮士德球會有什麼想法呢?
世界運動會的競賽項目以「非奧運項目」為主,但非主流會躍身為主流,主流也會滑落為
非主流,如同拔河與壘球退出奧運競賽,轉到世運舉辦,而鐵人三項、羽球、跆拳道與女
子舉重等卻從世運提昇至奧運比賽,顯見主流與非主流都會輪替,倘若我們執著於哪項是
主流哪項是非主流,豈不是目光短淺呢?且又有何意義呢?
再談世運開幕的表演,相信多數台灣人都會因「台味」十足的表演而感到驕傲,但也有少
數人,喜歡比擬京奧,認為台式風格的電音三太子、廟會文化、布袋戲,甚至是陳菊致詞
尾端的台語「方言」,難登「大雅之堂」,庶民文化的表演「格局太小」,但若不理會批
評者的特定立場,其實還是凸顯這些蜚語製造者的沙文心態,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看過06
年的卡達杜哈亞運,難不成穆斯林文化或是天方夜譚的魔幻也是難登「大雅之堂」,說穿
了,不過是他們沒有文化兼容並蓄的容量罷了!
我記得每次世界盃足球賽舉辦時,對於全世界最熱門運動很冷漠的台灣,就會興起一股「
外行看熱鬧」的奇怪景象,但真正問起那些在運動吧看比賽的人,又沒幾個人知道「為什
麼要踢角球」,但這就是台灣,媒體只會趨附主流,但不會營造主流,而多數人也擅長盲
從於所謂的主流。不過,希望這次承辦所謂的「非主流」運動會,可以為我們上一堂尊重
非主流與少數的課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